在10月30日開幕的2013中國國際商用車展上,江淮汽車公布了其2013年出口數據,2013年1-9月份江淮汽車整車出口47057輛,同比增長6.53%,大幅領先行業出口增速,出口量位行業第六位,其中輕卡出口已經連續十二年保持行業第一,乘用車出口位居行業第六,重卡出口位居行業第五。江淮汽車海外風生水起原因何在?江淮汽車海外戰略對中國商用車出口有何啟示?
輕卡出口連續12年領軍 江淮穩步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淮汽車今天國際市場的成功,也非一蹴而就。在2001年,彼時中國卡車企業很少涉足海外市場,對外投資設廠在當時看來更屬不切實,而江淮汽車在2001年就破天荒的在東南亞地區設廠。隨后2006年,江淮汽車再次搶占先機,率先成立國際公司,以輕卡為主全面對外出擊。2007年,江淮重卡在國際市場告捷,一次獲得海灣國家訂單350輛,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同年作為乘用車的探路者,江淮瑞鷹也沖出國門,在當年的莫斯科車展嶄露頭角,受到國際客商與媒體的一致好評。2009年,江淮汽車率先在輕卡行業通過國家“出口免驗”認證,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金牌通行證”。2012年,江淮500輛歐Ⅳ高端輕卡出口巴西,標志著江淮輕卡已具備了進入高排放標準的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多年國際化步伐后,目前在國際市場,江淮汽車已形成了商用車、乘用車比翼齊飛的格局,其出口覆蓋南美、歐洲、非洲、亞洲等區域,與全球120多個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上百家海外4S店,并在海外建立了14家KD工廠。其中,江淮輕卡更是保持連續12年中國輕卡出口第一的態勢,在近30個國家保持著中國商用車占有率第一,國際商用車占有率前三的地位。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對江淮汽車多年來堅持深耕產品品質和著力提升技術含量的一個綜合性印證。
江淮汽車強勁的出口動力,首先體現在整體產品的體系化方面。在中高端輕卡市場,江淮汽車一直占據行業領先地位并非偶然。動力性能和底盤的承載性能一直是國內用戶購車的最關注因素,而江淮輕卡無疑在兩方面均顯示出超越同行的強大優勢。“通過做好核心零部件的開發管理,結合智能駕駛系統與智能保養系統,江淮商用車正在致力打造一個優質的黃金動力系統。”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商用車研究院院長魏中良先生介紹,江淮商用車的黃金動力系統涵蓋了三方面內容,車輛在動力強勁、經濟省油的同時還要有更加優秀的乘駕舒適性。另外,江淮汽車也已建立一套良好的商用車正向技術研發體系,整車技術評價標準由以前的590多項變為目前的近2000多項,同時將整車指標細分為更多的零部件技術指標,通過基于平臺的產品開發與基于模式的項目管理,力圖使江淮的新一代產品更具有行業競爭力。
江淮汽車走出去的另一大底氣,也體現在獨到目光的動力產業布局上。江淮輕卡與納威司達的相關合資項目一直是行業矚目的焦點,畢竟納威司達柴油發動機科技在世界范圍享有盛譽,江淮與其攜手,將可以使為自身的所有產品提供世界一流動力,大大增強江淮輕卡的實力。2013年9月11日,就在外界紛紛猜測之際,江淮納威司達柴油發動機有限公司(JND)第一臺3.2L發動機下線,該發動機采用成熟的單凸輪軸16氣門的設計,應用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以及高效EGR系統,使發動機在低轉速下即可輸出高扭矩,尤其在起步和爬坡時表現卓越,輸出功率可達163馬力,最大扭矩可達550N.m,同時該發動機保持極高的燃油效率,全功率最低燃油消耗率僅為197g/kW.h,比同類產品節省燃油10%以上;而且該發動機不僅能夠滿足國排放標準,經過一定的升級還可滿足國及以上排放標準。江淮納威司達柴油發動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喬沃思表示:“對比國內的眾多產品,目前來講我們處于性能的前沿,接下來我們將致力于產品成本控制,使得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據悉,JND的MaxxForce(邁斯福)3.2L發動機將在2014年初批量上市,并首先配裝在新帥鈴寬體3.8米軸距車型上,除了該機型,2014年批量投產的還有MaxxForce (邁斯福)4.8L發動機,該發動機將首先配備在新帥鈴寬體4.7米、5.3米軸距車型上。該發動機上市后,這兩款新帥鈴寬體車型將一舉超越競品,成為該級別車型的動力標桿。
江淮圍繞動力系統所打造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實現為用戶提供了覆蓋輕卡全功率段的高效解決方案,用戶可以在江淮4DA1、康明斯、江淮納威司達“邁斯福”的2.8L-4.8L中多項選擇。依托江淮汽車強大的研發體系,江淮輕卡動力全面布局,意在長遠:橫向,打造黃金動力系統,使江淮輕卡成為“高效物流”的代名詞;縱向,掌握了發動機研發核心技術,在滿足國的同時,具備升級滿足國以及更高標準的潛力。對于立志實現中國輕卡世界夢想的江淮輕卡來說,國Ⅳ或許并非真正目的,通過排放標準升級帶動輕卡科技全面領先、培養市場核心競爭力,才是未來的志向所在!
品牌綜合“發酵”贏市場 江淮引領中國商用車改變正在進行商用車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立足,并從產品同質化的泥沼中脫穎而出,拼的不僅僅是過硬的產品質量,還要比誰的服務更得人心。前幾年,我國卡車產品在俄國敗退的慘痛教訓,足以讓國內卡車企業警醒,售后服務跟不上的“一錘子買賣”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因此,未來,在商用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服務軟實力+產品硬道理”的品牌體系之間的競爭,產品硬道理是生存的根本,服務軟實力則是商用車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發展王道。
也正因如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商用車企業在努力改變現狀,打造各自的軟實力品牌。通過各個企業近兩年來 紛紛推出的各種“服務口號”就能看出這種努力:一汽解放做了近11年的“感動服務”,東風的“陽光服務”,中國重汽的“親人服務”,陜汽的“貼心服務”等。而在本次中國國際商用車展上,江淮汽車輕卡服務品牌也全面升級,通過全天候、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呵護,和更快捷、更專業、更全面、更貼心、更超值的五星級服務,為客戶打造“五星服務全程呵護”的新服務享受。
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國內市場,卡車以服務取勝趨勢已非常明顯,而在國外市場,經銷商營銷團隊搭建好后,售前和售后服務支持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江淮每個在海外工作的服務人員開拓海外時,至少要在當地駐扎三個月,以便產品售出后了解客戶的需求,產品的改進建議等情況,而此次江淮輕卡服務品牌的升級,更是創造了一種全價值鏈的服務解決方案,體現了為客戶真正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這不僅是商用車服務領域新的突破,同時也將引領中國商用車服務理念的改變。”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商用車屬于生產資料,是客戶用于運營或者其它商業用途的工具,所以客戶在購買產品時特別注重品牌,他會考慮到商用車的安全性、可靠性、售后服務以及價格高低等多種因素,而品牌恰恰承載著這些信息,所以絕大多數客戶買商用車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品牌因素,會關注這個品牌在市場上的地位,中國商用車在“走出去”的時候,沒有品牌的含義,沒有品牌的提升,沒有品牌的實力,那么我們在海外的拓展空間會非常有限,因此,以江淮汽車為代表的堅持走品牌綜合“發酵”型道路的自主品牌車企,通過服務、產品、渠道等多方面的提升,不僅提高自身在世界汽車市場上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將在中國汽車行業率先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的跨越。